Loading...

計畫要素

流浪動物關懷計畫

(1)你們從事本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的研究與活動如何有助於你們的學校教學和課程需求?

本次**「流浪動物之家」**專題研究與學校的多門課程結合,讓我們學以致用、培養問題解決能力、提升數位素養與社會責任感,這些都為我們的學習帶來極大的助益。同時,透過參與網界博覽會,我們也能將這些知識與經驗分享給更多人,讓教育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2)此次的專題研究計劃是怎樣與你們學校、學區或全國課程指導綱要相結合?

本專題研究計畫透過跨領域學習,結合學校課程、學區教育目標與全國課程綱要(108 課綱)的核心素養,讓我們能夠學以致用、提升問題解決能力、強化社會責任感,並培養自主學習、科技應用與團隊合作等關鍵能力。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讓我們的課堂知識更具實踐價值,也為未來的學習與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3)你們學到了些什麼技巧?

透過這次專題研究,我們不僅學到了學術研究與分析的技巧,還培養了團隊合作、數位應用、公共表達與社會參與等多方面的能力。這些技巧不僅能應用在學校課程中,也對未來的學習與職業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4)你們實踐或實習過哪些團隊合作的理念與方法?

透過這次專題研究,我們不僅學到了團隊合作的核心理念,也實踐了許多實用的方法,如有效分工、定期溝通、問題解決、民主決策與成果反思。這些經驗不僅讓我們成功完成專題,也提升了我們在未來學習與職場中的團隊合作能力!

(5)此次的專題研究計劃是怎樣與你們學校或班級的需要相結合?

本次專題研究不僅符合學校的課程目標與學習需求,還能幫助我們提升跨領域學習、問題解決、團隊合作與社會參與等能力。我們的研究也能幫助學校推動社會責任教育,讓更多師生關心流浪動物議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回饋社會!

(6)你們所在的學校在地方上扮演怎樣的角色呢?

我們的學校不僅是一個學習知識的場所,更是地方教育、公益行動、環保倡議、文化傳承的重要推動者。透過學校的努力,學生不僅能學習課本知識,還能實踐社會參與,為地方社區帶來積極影響,真正做到**「從學校出發,回饋社會」

(7)專題研究計劃對我們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和衝擊?

這次**「流浪動物之家」**專題研究,對我們的影響遠超過單純的學術學習,它讓我們: 深化對流浪動物問題的認識,並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學會用理性分析,而不是單純的感性同情來看待社會議題。 培養團隊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術與數據分析技巧。 從關心轉變為行動,提升社會責任感,並願意投入實際行動幫助動物。 這不只是一個學術研究,更是一場成長的旅程,讓我們成為更有責任感與行動力的社會公民!

(8)地方上的其他成員如何提供協助或義務參與我們的專題研究計劃?

透過這次專題研究,我們深刻體會到地方社區的力量,大家的協助讓我們的研究更加完整,也讓我們的行動更具影響力: 政府機構提供政策數據與實地訪談機會,幫助我們更了解動保政策。 動保團體與收容所提供第一線經驗,讓我們學會如何真正幫助流浪動物。 社區居民與寵物飼主參與問卷與捐贈,提高了社區對流浪動物問題的關注度。 學校師生提供學術與技術支持,讓我們的研究更具專業性與說服力。 在地商家與企業提供資源與場地,幫助我們的宣傳與義賣活動更成功。 這次研究讓我們看到,當社區成員團結合作,共同關心社會議題,就能產生更大的影響力! 透過這次專題研究,我們收穫的不只是流浪動物的知識,還有許多寶貴的學習經驗: 我們學會了如何從多角度思考問題,不再只用感性去看待動物議題,而是用數據與科學方法進行分析。 我們學會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如何有效分工與解決問題,提高研究效率。 我們發現,知識只是開始,真正的影響來自行動,而每個人的小小努力都能改變世界!

心得箴言:

這次的網頁專題比賽,真的是一次充實的經歷。在張嘉蘭老師的指導下,我們透過放學後的時間,搭車前往位於內壢的流浪動物收容所,雖然由於溝通上的落差未能進行深入的訪談,但我們與現場的志工聊天,簡單了解了他們日常照顧流浪動物的工作內容。這次的經歷讓我們不僅對流浪動物的照顧工作有了初步的認識,也學會了如何整理資料、製作網頁,並在過程中體會到團隊合作、互助與包容的重要性。 即使在面對一些困難和小插曲時,我們依然團結一致,努力克服挑戰,並從中獲得了寶貴的成長。最終,這次比賽是否得名已經不再是最重要的,關鍵在於這些過程和學到的經歷。希望透過這次的比賽,可以將流浪動物保護的理念傳遞到更多地方,讓更多人關注並參與這樣有意義的活動。 再次感謝老師的耐心指導,也感謝小組的每一位夥伴,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讓這次的專題順利完成